KANO觀後感


  這部電影其實剛上映時就想去看看,但無奈上映時間正值事務所忙季,沒辦法隨心所欲地去安排一些休閒活動,老實說我從二月初農曆春節後到現在都沒放過假了,所以可以想像連花個三小時看部電影都是很奢侈的事。幸好這個禮拜查核的公司規模比較小,該做的工作在外勤期間已大部分完成,因此周末剛好有比較空閒的時刻,趕快趁機安排一下看電影時間(不然下周末馬上又要到國外出差了 囧),因為我老爸也對棒球有點興趣,加上這部電影牽扯到台灣早期歷史,老一輩的長者可能略知一二,於是乎就拉了我爸跟我媽一起去電影院觀賞

  因為時段的關係,選擇華納威秀,19:00開演,那一場的觀眾還不算少,大概坐滿了九成以上,可見這部電影目前真的蠻夯的,而我會想在這次檔期親身到電影院觀賞,原因也是因為我喜歡這部電影的性質,在之前網誌中”紅粉聯盟”的文章中就有提到我喜歡早期拿小手套打球的棒球電影,加上這部片是真實故事改編,紀錄了台灣人打進甲子園大賽的神蹟,日本甲子園球場又是我親自去過而且留有許多回憶的地方,更添加我想要進電影院觀賞的慾望,此外,電影又有魏德聖操刀,想必應該是比較有”質感”的電影,跟之前我在電視看過重播的”球愛X空”那種劇情相當膚淺的電影比起來,是比較值得我花門票進場看的

  這部片有兩個和我預期差比較多之處:一、電影的主角們是一群血氣方剛的男生,本來預期應該會有很多搞笑的點,但事實上,搞笑的戲份雖然有,但不是想像中那麼的多,然而我覺得這是OK的,因為這部片本來就是紀錄嘉農打進甲子園的血汗歷史,電影風格本來就要偏向肅穆以及營造出讓人熱淚盈眶的感動時刻。二、畢竟是描述台灣本土的故事,雖說是日據時代可能參雜點日文,我原本預期片中的語言大概是中文與日文各半,但反而九成以上都是日語,不曉得這是否是那個年代真正的實況就是了

  電影採用倒敘法,一開始以北海道代表隊主將錠者博美在二戰時來台灣,穿著軍服從北部搭火車至南部,要同袍在火車經過嘉義時叫醒他,目的是想看看嘉農當初的練習場地,而錠者就是當初和嘉農對戰因抵擋不住嘉農火力,主動退場的投手,吳明捷的實力讓他退避三舍,而更讓他感動的是吳明捷奮戰不懈的意志,因此到最後冠軍賽時,錠者是幫吳明捷加油的;來到嘉農練習場地的他,應該很難想像這種簡陋破舊的場地,竟然可以造就出這麼偉大的隊伍

  而嘉農之所以可以打入甲子園,近藤兵太郎(總教練)功不可沒,不苟言笑的他,一向對子弟兵是實行嚴苛的魔鬼訓練,除了球技上,在人格教育上也對球員付出許多心力,讓這群”小朋友”不但要球技超群,對球場的尊重以及對對手的禮貌都是基本的觀念,近藤一手帶出的嘉農果然沒讓教練失望,順利完成近藤夢想,回到了昔日的甲子園

  整部片大約三小時,對國片來說算是很長的了,但我發現撥放期間很少人出去上洗手間,每個人幾乎都是聚精會神、目不轉睛盯著大螢幕,這部片最賺人熱淚的高潮時刻,無疑是嘉農在冠軍賽和日本的愛知縣代表中京商對決,比賽前幾局兩隊平分秋色,接近尾聲時嘉農卻因吳明捷手指受傷戰力大減,縱使手指嚴重磨損血流不止,吳明捷卻堅持把整場比賽投完,中場休息回休息區時,近藤原本要叫後援投手熱身了,但吳明捷要求教練讓他繼續投,近藤把吳叫來面前,問他是不是真心喜愛野球、希望能投到最後一刻,吳點點頭,於是近藤繼續讓吳投下去,當然手指受傷的情況下,縱使忍痛上場,控球及球質必定大受影響,由於控球不穩,接連的保送讓中京商突破鴨蛋並接連得分,而場上吳明捷強忍著手指的劇痛,每投一球就像一把刀劃在肉上面一般,投畢皆露出痛苦不堪的表情,白色的球褲也被鮮血染成朱紅色,相信看到這裡,觀眾一定十分不捨,這也是全片最扣人心弦的時刻(我看坐我右邊的男子都挺直腰趕在看XD),以近藤的固執的個性,照理說會把吳換下來,但或許是他從吳的奮戰精神看到他對野球的堅持吧!自始自終不放棄,一球入魂的信念,這就是台灣人打不倒、不服輸的特質,這個意念打動了近藤教練的心,我猜想這也是近藤繼續讓吳主投的原因

  最後半局,落後四分,滿壘兩人出局的情況下,吳明捷是最關鍵的打者,打擊對決中有揮棒落空,也有打出強勁的界外球,甚至因為球棒沾滿吳的鮮血,棒子太滑飛到投手面前,吳明捷上前檢棒子時,中京商主力投手吉田正男很好奇地問吳:應該很痛吧?為什麼不放棄呢?吳明捷倒是很無厘頭地回答他”木瓜理論”。比賽最後,吳明捷擊出深遠的外野飛球,就當大家期待是否飛出牆外時,球在全壘打牆前遭到接殺,也結束了這場比賽,吳仍奮力地跑完四個壘包,在本壘板前面倒下,嘉農這支原本連一場球都沒贏過,沒沒無聞的球隊,竟然能大敗日本一堆名球隊,拿到亞軍,著實嚇傻了在場所有日本觀眾,他們不到最後一刻始終不放棄的球風,”一生懸命”的高昂鬥志,引來全場觀眾的喝采,甚至有人喊出”天下嘉農”的名號,可見嘉農的表現多震撼人心

  看完這部片心中充滿感動,其實我打從心裡感謝馬志翔能拍這部電影,日本高校棒球的最高殿堂並不是那麼容易打進的,一定是每個地區的第一名才有資格參加賽事,而台灣嘉農1931年不但贏得全島冠軍,甚至在日本全國拿到第二名的佳績,無比的榮耀,輝煌的歷史,應該被後世所記得,慚愧的是,在KANO這部電影推出之前,台灣應該很少人知道這段歷史,吳明捷、吳昌征(吳波)也罕為人知,據說在拍這部片時,製作團隊許多資料都是從日本取得,台灣的文物幾乎沒有幾項可供查證的憑據,對於這分至高榮譽,台灣當地沒有好好保留甚至被後世所遺忘,實在很可惜

  猶記筆者去年參訪甲子園球場,甲子園博物館一進去就有一整面”球牆”,每顆球代表一間學校,裡面存放著歷代灣加過甲子園球賽的隊伍,剛偷瞄了一下之前拍的照片,還真的有”嘉義農林 台灣”這顆球,現在想起來頗具意義啊!

  電影最後,球員在船上把裝著甲子園黑土的瓶子來出來討論著,其實我一直很希望甲子園的shop可以販售球場黑土,給遊客當作紀念,但事實上shop裡面的紀念品個人覺得有點糟糕,沒有黑土就算了,連紀念球和球場模型,都做得很粗糙,那個球場模型我本來有打算買的,但因為做得不夠精緻太像玩具,最後就沒買,只能說可惜了,希望下次去能看到比較有質感的紀念品囉

(圖片取自http://udn.com/NEWS/ENTERTAINMENT/ENT3/8445919.shtml)

 

相連文章

一般留言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